零食不节制 杭州7-16岁中小学生近一成有肥胖病


来源:西安求是家教中心 日期:2013-8-10

 杭州7~16岁中小学生
  近一成有肥胖病
  记者调查医院儿科和培训班,零食不节制,导致小胖墩体重大幅反弹
  暑假里,医院门诊学生人数明显增加的,除了眼科、牙科、心理卫生科,可能要数内分泌科、儿童保健科。这两个科室看什么?主要是三类问题:肥胖、矮小、性早熟。
  浙大儿院内分泌科主任傅君芬告诉记者,进入暑假之后,因为患儿太多,平常门诊的医生忙不过来了,只好请住院部的医生临时来帮忙。
  她说,孩子肥胖除了遗传,与暑期吃高能量的零食也有关系,导致体重大幅反弹。
  像她最近参与的全国流行病学调查,针对7~16岁学生的身体状况,调查涉及北京、天津、杭州、上海、重庆和南宁六座城市。结果发现:每5个中小学生中,就有一个超重或肥胖。男同学超重的比例,明显高于女生,差不多是后者的1.5倍。像杭州7~16岁中小学生,肥胖发病率有8.9%。
  医生们分析,排除一部分因为内分泌失调导致的肥胖,大部分孩子体重超标说到底都是生活方式的问题。而零食不忌口,尤其暑期在家,进食量比平时上学时翻番,不利于孩子的营养健康。
  现场目击
  9岁男孩体重56公斤
  他有个100公斤的爸爸
  昨日记者在浙大儿院内分泌科,看到一个叫雷雷的9岁小男孩,接诊的副主任医师吴蔚给他量了身高与体重,哇,身高138cm,腰围93cm,体重56公斤,差不多是一个成年女性的体重了。带雷雷来看病的爸爸,也是重量级,一米七几的个子,体重有100公斤。
  妈妈说:雷雷从两三年前就开始胖了。从小随爸爸,胃口好,最喜欢肉和饮料。一放假,更不节制了,吃饭的时候爸爸喝酒,他就嚷着要喝饮料陪爸爸。
  “减肥,没商量,两个人一起减!”吴蔚“警告”爸爸,雷雷已经不是单纯肥胖,整个代谢系统都出问题了,有脂肪肝,血压也高,再不减肥太危险了。
  吴蔚医生告诉记者,暑假孩子零食不忌口、不节制,有的孩子,两个月里会长胖8、9斤。“特别是幼儿园的孩子,暑假长胖,主要还是家长不注意。”吴蔚说,平时孩子上幼儿园,每个孩子都是定量分配,自然不会多吃;暑假在家里,吃的东西随时供应,天热活动又少,能不长肉吗?
  记者昨日在儿保内分泌科门诊发现,小胖墩当中,像雷雷这样的男孩子很多。
  “这一点跟欧美国家很不一样;可能跟咱们的观念有关,男孩子都希望长得高高壮壮的;倒是女孩子,从小就被盯着,不想被叫小胖妞。”吴蔚说。 “体重超标,主要还是吃得多、动得少的缘故。城市里孩子,吃的相对好,接触到的零食种类也多,可能跟这个也有关吧。” 吴蔚并不反对孩子吃零食,零食并不只有薯片、话梅,选对零食、运动得当,吃点零食一点儿不罪过。她还告诉记者,浙大儿院前段时间组织医生去民工小学、淳安山区义诊,大家发现那里的孩子,超重、肥胖的明显要少很多。
  跟杭州城区孩子比起来,周边县市孩子的体重情况,相对乐观些。
  我们想了解幼儿园小朋友的肥胖发病率,结果只找到2010年的统计数据,当年为3.39%,人数将近2万名。“当年调查了杭州地区近54万名幼儿园小朋友,现在的数据只会比那个时候高。”杭州市妇幼保健院负责儿童保健的徐韦主任医师对记者说。
  徐韦医生抽出2010年幼儿园小朋友健康体检的数据给记者看,超重比例,城区数字是5.14%,而各县的比例不到4%,为3.96%。
  暑期少年宫小店卖零食
  两天就要补次货
  记者昨日来到暑假学生集中的各类培训学校门口,发现一放学,小店的零食销量特别好。
  小朋友最喜欢的零食排前5位的是:糖果、薯片、虾条、辣条、饮料。
  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门口,一位妈妈让记者感到意外:一份肯德基全家桶拎在手上,看着孩子在吃,她在一旁笑得很开心。
  这位妈妈说,她昨天刚从金华东阳老家赶来。孩子8岁就在杭州中泰文武学校学习,妈妈每月来看他一次。
  记者看这位妈妈手里有个布袋,她说每次来看孩子,她就买些牛奶、香肠、饼干,偶尔搭几包薯片。“孩子一年差不多能吃两三次肯德基,一般就是在暑假吃。暑假里除了三餐,他的零食量比平常翻一番,有时候吃饭都有点‘钝’了。”妈妈说,要不是不常见到孩子,她觉得这种吃法确实不太合理。
  记者走进少年宫服务大厅,那里大约40㎡的学习用品便利店,七月份悄然变局了——有一半纸、笔、书包……都撤下了货架,充斥进来的,全是吃的。零食应有尽有:糖类、饼干类、膨化食品类、饮料类。
  店主小陈说:两天就要补一次货。小陈告诉记者她发现的规律:如果是小孩子们自个潇洒进门,那么糖类、卫龙辣条、薯片、香肠、饮料,绝对是排名稳居前五的消费品;如果是“家长+小孩”,那么出门结账的食物,一下瓷实了很多,管饱:面包、小蛋糕、鸡腿、水,是购物首选,如果孩子撒娇,糖果的销量会再飙升一下。
  记者又来到距离杭州游泳馆南边的胭脂弄。那里唯一一家零食店,人头攒动。游泳课刚刚下课,许多孩子还湿漉漉的,就已经等不及冲进来,来包虾片,或者虾条、辣条。手头宽裕点的,一下买全这“膨化三剑客”。
  “游完泳出来特别饿,妈妈说可以给我买零食吃。”6岁的小玉是由妈妈陪着进来选零食的。小姑娘个头不是特别高,立靶子很稳,可能是游泳锻炼的。她看大哥哥都在买虾片、虾条、薯片,自己也忍不住选了好几包。
  记者看她妈妈结账的时候,悄悄把好几包膨化食品放回货架,最后只给小玉买了一包虾条。她妈妈哭笑不得地说:“女儿今年6岁,快50斤了。已经有一个煤气瓶儿那么重了!
  解读
  零食也分等级,可乐这样的限制级一周最多一次
  其实早在2007年,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就制作了一份《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》,把零食分为“可经常食用”、“适当食用”和“限制食用”三个级别。不知道该怎么选零食的家长,可以参考一下。(详细见上图)
  记者调查发现,孩子们最爱的前5位零食多属于限制级别。省立同德医院心理卫生科主任徐方忠认为,6岁之后,孩子受伙伴的影响更大,会出现从众心理。精明的广告商会挑选同龄人出现在广告中,同龄人有示范作用,孩子吃零食可能就是被伙伴吸引所致。
  浙大儿院儿保科医生竺智伟建议,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行为,关键期是3~5岁。这个时期,家长给孩子把好关,做好榜样,孩子长大会容易对限制级零食说“不”。
  因为3~5岁学龄前的孩子,模仿性强,大人怎么吃,孩子也会学样。
  6岁之后,孩子的体格和智力发展迅速,运动能力、自主性、独立性增强,已经可以接受和理解一些健康知识,可以多引导他们。


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西安求是家教http//:xa-jj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