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教育的绝症与药房


来源:西安求是家教中心 日期:2013-8-3
 绝症之一:迷失了精神活动的本质。
教育的本质是什么?雅斯贝尔斯认为:“教育的本质是精神的,而非物质的,是非物质诱惑下的教育,是灵魂的教育。”“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,而非理智知识与认识的堆积。”蒙台梭利认为:“教育的本质是认识生命的本质,提升生命的品质,追求生命的价值。”生命的本质是什么,是精神的,是灵魂的,而不是物质、工具。《中庸》说:“天命谓之性,率性谓之道,修道谓之教。”白话:上天赋予人的是本性,尊重人的本性就是道,依照本性提升生命的品质就是教育。本性、率性、修道,显然是精神而非物质或工具。遗憾得很,中国现行教育行为,既没有传承古代圣哲对于教育本质的认识,也没有借鉴西方哲人对于教育本质的认识。中小学很多变成知识、智慧积累的场所,大学大多变成了放牧场、圈养场或者职业练场。缺失了精神,缺失了信仰,缺失了价值,缺失了仁爱,缺失了诚信……,自闭症、忧郁症等千奇百怪的心理疾病也就见怪不怪了;更有甚者:药家鑫杀农妇,徐力杀自己,朱令被同学杀,留日学生杀母亲(仅仅没有按时寄钱就连捅母亲九刀),最近网上又爆出儿子剥老子的头皮……。人们不禁要问:中国怎么那?中国人怎么那?中国教育怎么那?如果灵魂得不到养护,如果心无归依,如果精神没有寄托,那么教育的责任何在?教育的功能何在?教育的使命何在?

药方:以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精神养护学生的灵魂。儒家文化之自强不息的精神、厚德载物的精神、天下为公的精神、尚中贵和的精神、博爱泛众的精神、勤劳俭朴的精神和推己及人的伦理、家国一体的伦理、天人合一的伦理情感等滋养学生灵魂,塑造健全人格。西方教育倚重宗教养护学生的灵魂,中国道教沦为扶乩算卦的工具,佛教沦为求财求官的工具,祖先崇拜沦为祈求荫护的工具,西方宗教带给我们的除了圣诞的狂欢什么都没有。唯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,尤其是儒家优秀文化精神可以滋养学生的灵魂,可以使中国教育回归本质。不仅有实践依据,也有政治依据: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源泉!


绝症之二:迷失了有教无类的价值。

孔子说:“自行束修以上,吾未尝无诲也。”男子十五周岁,行束脩之礼,愿意学习我全收。老先生开民办教育先河,开贫民教育先河,开教育公平先河,把教育从宫廷转移到民间,通过教育改变命运,通过教育给予贫民发展权,何其伟大!因为有教无类,所以孔门弟子既有富甲一方的子贡,有贵族子弟孟懿子、南宫敬叔,还有“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”的颜回,有“朽木不可雕”的宰我!现实中中国教育可是“有教有类”:宏观——地域教育文化、投入、软件、硬件差异天壤之别;中观——校际之间师资、科研、设备、设施差距悬殊;微观——在老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中,关注高分的学生多、关注低分的学生少,关心富贵子弟多、关注贫困子弟的少,爱好学生的多、爱差学生的少……如此种种。可怕的是这些差距,依然遵循“马太效应”继续扩大;更可怕的是,阶层固化,因为教育不公平,弱者、贫者的上升通道更加狭窄!教育不再成为社会公平的助推剂,相反成为社会不公平的催化剂!

药方:一是教育经费由中央本级财政统筹解决。有人笑我痴人说梦。其实不然。军费可以本级财政解决,为什么最重要的民生教育经费不能由中央本级财政解决呢?诚如是,则教师成为中国最受尊敬、也最受欢迎的职业!诚如是,则中国教育发达与落后、东西部等地区差异可以完全消除!诚如是,则留守儿童的难题迎刃而解!诚如是,则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不再艰难!诚如是,则中国不再有失学儿童,不再需要靠富人施舍来解决贫困儿童入学问题,不需要那些装潢门面、为个人树碑立传的希望工程!诚如是,则中国公民发展起点公平、机会公平、过程公平,则社会公平实现本质飞跃。二是取消基础教育等级招生机制,建立教育投入绩效机制。人为地将学校分为三六九等,招生批次人为分等,校际差距人为拉大,以行政干预和政策倾斜的方式,制造所谓名校。古代中国著名书院,著名私塾都不靠皇家恩赐;西方名校,十之八九非行政化。如此,如何能够实现有教无类。要鼓励校长各显神通,鼓励学校办出特色。同时,要有限制教育过渡投入的法律及教育投入绩效考核机制。当投资绩效为0时,就要停止投入,严禁投入,过量投入就是违法。三是建立教师退出机制。中国公办学校教师与公务员一样,属于固化阶层,有进入机制没有退出机制,导致那些只爱好学生不爱差生、只关心富贵子弟不关心贫困子弟、只关注高分不关注低分之缺乏起码教师道德修养者仍有市场和保障。


绝症之三:迷失了因材施教的方法。

人才分布常态3‰是天才,3%是英才。自恢复高考以来,平均每年有数百万考生,30多年过去了,教育培养的天才何在?英才何在?大师何在?巨人何在?巨匠何在?从方法论层面找原因,是因为中国教育迷失了因材施教的方法。教育贵在求异:学校贵有特色,教师贵有风格,学生贵有个性,教法贵在因材施教(这也是中国先哲孔子的原创)。可是中国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依据分数排名的方法评价学生,一直排到高三。一把分数尺子量12年,12年求同教育(兴趣班被异化为加分班),哪里还有个性?哪里还有天才?哪里还有英才?除了批量的人的“标准件”,还有什么呢?什么都没有。12年过后的高等教育就有个性吗?也没有。有的是放养,有的是圈养,有的是放牧,有的是放纵……。我常常讲:在郎朗的琴声中,任何分数和名校都显得苍白和逊色!在莫言的文学成就面前,任何分数和名校都显得苍白和逊色!在福布斯的金融世界里,任何分数和名校都显得苍白和逊色!在比尔盖茨的软件王国里,任何分数和名校都显得苍白和逊色!只要想想这四个人,绝对会为宣称中国基础教育是世界一流而汗颜!我在西方中小学的孩子眼睛里看到了春天,看到了青春,看到了清纯,看到了真诚,看到了阳光和自信,在中国中小学生眼睛里看到了冬天,看到了忧郁,看到了呆滞,看到了迷茫,看到了老成甚至于虚伪……!能读懂孩子的眼睛,方能读懂孩子所接受的教育!

药方:一是让学校自主招生。无论是基础教育,还是高等教育,招生是学校的事情。现在高校自主招生换汤不换药已经成为国际笑话,基础教育批次招生已经成为制约发展的顽疾。相反,中国学生可以自主网上申报美国大学,国外大学可以直接网上录取中国学生,并没这种那种考试程序;我也目睹了法国科技大学联盟,招生组教授们现场面试,现场打分,现场决定录取。有人会说,西方人讲诚信,所以可以如此招生;中国人如此招生可就天下大乱了。不讲诚信就不给他讲诚信的机会,这岂不正如孙中山批驳的“因为你不识字,所以你不要读书”的强盗逻辑一样吗?我不相信,网络资讯如此发达、媒体监督如此透明的今天,把招生权力下放给学校就天下大乱。恰恰相反,那是中国教育绝地反击和绝处逢生的机会和起点!不信试试看!二是建立教师流动机制。教师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、适合自己的地区、适合自己的岗位工作,而不能像今天这样一岗定终身,一校一辈子。一所学校一辈子,一个学科一辈子,甚至几本教学参考书混一辈子,如此能够因地制宜,因材施教,岂不笑话!教师可以选择地域,可以选择学校,甚至可以选择学生;反之,学生也可以选择教师,学生可以选择学校,学生可以选择地域。诚如是,因材施教方有可能,方有可为。三是打破教材垄断体制。在西方,教育行政部门只提出大纲和课程基本标准,选择教材是校长的事情,甚至是教师个人的事情。在中国教材实行垄断经营,垄断的背后是利益的博弈,博弈的背后是教育的牺牲,是一代又一代人的牺牲。道理很简单,以中国之大,教师队伍之众,学生数量之巨,居然要指定用人教版之类,地方教材、校本教材纯粹是做样子。学校或教师没有教材选择权,让教师有风格,让学生有个性,岂不异想天开!


此时我想起扁鹊见蔡桓公的往事。扁鹊第一次告诉蔡桓公:“君有疾在腠理,不治将恐深。”桓侯说:“寡人无疾。”第二次告诉蔡桓公:“君之病在肌肤,不治将益深。”桓侯不应。第三次告诉蔡桓公:“君之病在肠胃,不治将益深。”桓侯又不应,且又不悦。第四次见到蔡桓公,扁鹊望桓侯而旋走(扭头就跑)。17岁从教,至于今30年,像扁鹊一样呼吁改革中国教育痼疾20余年,人微言轻,应者寥寥,不悦者甚众。我不是扁鹊,我不能因为中国教育病在骨髓,就可以“望而旋走”。现代也不是春秋,病入骨髓,尚有可为!因为我是中国人,因为我有许许多多志同道合者,我有新中国教育工作者的强烈的使命感、责任感和中国知识分子不愿、不可、不能泯灭的良知!

先哲孔子曾经有“道不行乘桴浮于海”的牢骚和冲动,但我不行,我相信同道者也不会做如是选择。我们任何个体或许无力改变中国教育大气候,但有可能在各自的领域里改变小气候,然后逐步影响大气候,逐步改变大气候!我衷心期望天河教育工作者,尤其是天河中小学校长、幼儿园园长能够与我同道,让教育回归精神活动的本质,让教育回归有教无类的价值,让教育回归因材施教的方法,让天河教育因改革而率先现代化、国际化!我也衷心期望中国教育同仁,尤其是中小学校长、幼儿园园长果敢树教育改革义旗,果敢行教育改革义举,让教育回归精神活动的本质、回归有教无类的价值、回归因材施教的方法,让中国教育因改革而涅槃,诚如是,则中国教育有望走向现代,走向国际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西安求是家教 http//:www.xa-jj.cn